梁翹柏與盧巧音做出了港樂史上青史留名的概念專輯

​​2005年,大概已經不算是港樂的好時代。老一輩天后多半再無革命之作問世,新一代青黃不接,英皇系算得上一家獨大,但音樂上卻商業味道過於濃厚,動聽之餘又有些無趣。

盧巧音與梁翹柏的概念專輯

而當時令我格外偏愛的是盧巧音。雖然她在唱功這樣的硬素質上有所欠缺,但與梁翹柏等人一同從地下樂隊圈子混到台前的她,帶著強烈的搖滾光芒與前衛的音樂視野。雖然《好心分手》唱遍大江南北,但這還真只能算是她比較糟糕的一首商業之作。無論是俏皮的Synth-pop《吉祥物》,迷幻旖旎的《自戀影院》,頹廢卑微的《垃圾》……

她的專輯亦多有概念呈現,無論是呈現夢境與潛意識探討的《Muse》,關於色彩與人生百態的《色放》,從花朵的形態來探討愛情的《花言巧語》……可以說盧巧音是港樂概念專輯風潮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盧巧音的商業成績

但盧巧音的商業成績卻一直都算不上炙手可熱,2002年《好心分手》街知巷聞之前,她的專輯質量雖高但成績卻稱不上一線,《好心分手》的《賞味人間》專輯之後的《Candy’s Airline》裡用航班空姐的視覺包裝熱熱鬧鬧地打造了一場世界風音樂狂歡(這也是盧巧音在流行音樂上最佳的作品),之後《花言巧語》平衡了商業性與藝術性,有《落地開花》這種結合港樂抒情與詭異合成器的倔強之作,也有《逆插玫瑰》這種傳統抒情曲,成績尚可。但在那之後的2005年,她卻全然收起一切商業妥協,扔出了一張驚世之作《天演論》。打個不恰當的類比,就像王菲作為流行歌手在事業巔峰期突然丟出《浮躁》這種專輯一般,基本是要與商業成績說再見的。

《天演論》,原為嚴復翻譯赫胥黎之作,宣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中國近代維新之作。盧巧音以《天演論》為名,除了藉其殘酷精神之隱喻外,一個“演”字也生髮出人類社會演化的大母題,也無怪乎這張專輯要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露西”開始唱,唱到末日的“敵托邦”,整個就是人類從誕生到滅亡的一整個輪迴。

當時電台裡打的第一首歌是《阿修羅樹海》,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聽得一頭霧水——沒有朗朗上口的旋律,沒有港樂最愛的優美甜膩的鋼琴,有的是喪氣悠然的銅管,深沉的Bass,詭異的合成器,Low-fi處理的壓抑人聲,和在“副歌”處梁翹柏鋪得密不透風的層疊弦樂。這首陰暗而密集恐懼的歌,借日本引無數人自殺失踪的青木原樹海為典故,描繪了一副叢林中的樹木不停爭奪陽光土壤的可怖畫面,暗諷的則是鋼筋森林中人類貪欲之醜陋:

伸出千手搶占暖光

張開鬢髮榨取雨汗

開花的將掩蓋天空

枯萎的已變乾變黃

剎那或萬年進化在運行

看破惡念善良與貪癡愛恨

至到最後佛陀再次降落凡塵

也要繼續沒完結的戰爭

而專輯中唯一的一首廣告歌,即開場曲《露西》,如前所述,借了320萬年前的“人類之母”露西做為典故,以“亂”字一嘆開端,說的其實是在亂象叢生的社會中希望能夠回到單純原始無需計較的狀態。梁翹柏編的弦樂一開場就極盡綺麗之能事,盧巧音以彭羚般氣聲細節豐富而帶著一絲童真進行演唱。值得一提的是,周耀輝的詞浪漫至極:

從此跟你吻著桃花雪

從此跟你寄居一世洞穴

是我在繁囂街里

遠望原始社會好

但沒辦法還原

而《天外飛仙》則從外星人的視角,批判如染缸一般物慾叢生的人類社會腐化心靈的能力。兩段副歌是極好的對比:

這裡到處佈滿怪現象

日忙夜蒲沒人類正常

要是鬥抑鬱應該領獎

我也到過某處叫月亮

乾涸一片但寧靜雪亮

難道我不喜歡太陽

我發覺我愛上了地上

起碼都有鑽石在發亮

浸在染缸中不想也想

我發覺我也厭了月亮

沒人又無物無力逞強

其實我一般不正常

《隔岸觀音》有著專輯中最精彩的弦樂開場,長達一分鐘的時間裡,梁翹柏鋪陳的步步逼近的神聖感而帶著一絲詭異。而這首歌探討的則是某些人信仰的膚淺與悲哀:

神殿已建起

可笑我共你

就是為著觀光

只因它秀美

神像彷彿懂得飛

可惜信眾沒理

剩下靜默觀音

講不出哲理

耶穌不准拜偶像,佛教亦求心法,但信眾的有求之心是否能夠得到救贖?

唯一的一首情歌《一念天堂》作曲出自盧巧音本人的手筆,而林夕填的詞也真可謂刻薄:

原來為你痴

因我太自私

戀愛這玩意

為了我好天知我知

菩提樹正飄

似了也非了

超生只需一秒

貪嗔癡都釋了

認為戀愛的痛苦不過是自己的自私與貪嗔癡作祟,是林夕套路的自我剖析。

《步天歌》是專輯中最“燃”的一首歌,弦樂與電吉他不斷壓迫的推進感的確描繪出了登天的氣勢,探討的則是宿命與個人奮鬥的命題:

腳踏無涯天空銀河星星

窮途裡挫折中拒絕逃避

每步仍然不休前行不息

縱使已走得筋竭力疲

抬頭極目盡望世界太美

天賜我雙腳哪會踏原地

最後的三首歌也依舊延續著專輯的高質量。《笛卡爾的長生殿》一口氣拼貼了熱帶風味的前奏、Indie-rock裡常會聽到的鬆散節拍,來探討時間與愛情的命題。

《送魂經》裡的西域元素在專輯中格外亮眼,嗩吶和鼓紛至沓來,電音節拍的鼓譟裡混雜著盧巧音冷漠的吐字,探討的是死亡與靈魂:

風光送葬萬人誦唱

抵不上這路遠寂寞

尊卑老少賢愚賤貴

掙不脫這咒語詩歌

而《敵托邦的拾荒姑娘》在恬淡民謠的敘事中,講的就是人類末日的場景:

風裡灰塵化做漂亮雪紡
要是缺乏頭紗
以繃帶編織紗網
荒廢紙皮化做美麗晚裝
配合戰代頭盔
到醫院探訪
這個姑娘每日快樂拾荒
要是缺乏耳環
戴起金色子彈殼
不見天堂世俗救治無方

字裡行間的“繃帶”、“頭盔”、“子彈”等,我們也可以讀出,在這個故事裡,人類滅亡的原因是因為戰爭,與專輯中隨處鞭撻的人類貪欲、好斗等呼應,完成了一次人類歷史敘述。

但實際上要說概念,港樂概念專輯早已氾濫成災,彷彿拉來黃偉文林夕等人,寫一些氣象宏大的句子,就能成為藝術珍品,卻不經意間成了裹腳布。為何《天演論》在一眾概念專輯中格外出眾?

《天演論》概念專輯

這就不得不說到這張專輯的音樂執行。正如《浮躁》是王菲和竇唯的結晶,《天演論》在音樂上也融合了盧巧音與梁翹柏在創作巔峰期的才華。梁翹柏在專輯中傾其所有地奉獻著詭譎多變的管弦樂,融合各色風格甚至民族樂器(後來在各種“我是歌手”的改編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梁翹柏的音樂取向),使這一張專輯在最適合盧巧音演繹的英倫輕搖滾元素框架上反复碰撞出火花,幾乎每首歌在音樂上都有亮眼之處。輕搖滾的整體框架限制了梁翹柏的繁複化取向,使他的華麗美學可以被限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或俏皮或沉重或釋然,哪怕不聽歌詞,音樂表述的語言和畫面感也足夠豐富,音樂的脈絡一氣呵成。

有人認為這張專輯在音樂性上不如《Candy’s Airline》的世界風。若論流行悅耳度,確然如此。但一張世界風流行唱片真是盧巧音的專長嗎?或許求助於鄭秀文甚至容祖儿都會有更好的答案。

《天演論》好的地方在於就在於盧巧音毫不掩飾的厭世與壓抑背後的掙扎,藉由人類輪迴的命題展現出了一種深邃的黑暗,正是這些讓這張唱片如此特別。

如果非要說缺點,那就是盧巧音的演唱達不到唱將級別,但好在表達尚足夠真誠。

這張專輯在本世紀粵語世界可說最為燦爛的唱片之一,從音樂到深度上都無可挑剔,卻也終於落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從那以後盧巧音便逐漸淡出大眾視野,這是後話。

但時至今日它仍不斷被提起,或許有一天,人們會逐漸認識到它的價值也說不定。

推薦曲目

  • 送魂經
  • 步天歌
  • 露西
  • 阿修羅樹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