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東沒有派對: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草東沒有派對: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了。包容提煉別人沒有聽到的聲音,走出一條新生代的路,世代在交替。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第28屆金曲獎草東沒有派對獲得最佳樂隊獎。典禮那天他們前面一排坐著五月天,宣布得獎時,五月天轉身向他們握手、恭喜。像極了兩代台灣偉大樂隊的交接!
瑪莎在紅毯環節被問對於草東沒有派對的看法,可謂是滿臉期待了。兩個樂團在座位席上一前一後,宣布得獎以後,瑪莎笑的很開心,和當年拿最佳作曲並無二異。
按照年紀來講,草東是聽著五月天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團員也一定都被五月天的歌治癒過。或許他們心裡也曾想過說:我們也可以成為下一個五月天。
草東 = 台灣年輕一代喪文化
我剛知道草東的時候,打開歌曲看評論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說,草東沒有派對就是台灣版的萬能青年旅店。現在草東的程度就好像當年萬青一下子在台灣大紅的時候,連田馥甄都翻唱了《十萬嬉皮》。草東一夜之間也攻陷了大陸搖滾青年的朋友圈。然而他們兩者之間音樂的核心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東西。
萬青音樂里標誌性的小號,電吉他等樂器是對生活的失落、憤怒、被拋棄後的吶喊。生於理想,死於慾望。每次聽完都恨不得換一種活法。想抗爭但又無奈。
而草東絕對絕對不是「燃」歌,相反的是,草東是台灣年輕一代喪文化。我能聽到的都是算了吧的消極態度,他們甚至撿起了那一套精神勝利法,反正我們早就不屑了。
台北永公路附近的草東街和不遠處草木繁盛的陽明山,陪伴主唱巫堵和吉他手築築度過了大把年少時光。後來幾個一起在附近玩耍的朋友決定成立樂隊的時候,”草東街派對”便成為隊名。之後人事變動,草東街的派對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於是乾脆把名字改成”草東街沒有派對”,彷彿這樣就不怕人事流轉了似的。
草東沒有派對「醜奴兒」
前奏的低聲絮語漸漸過渡到副歌部分的嘶吼吶喊,再配上直戳人心脆弱處的歌詞,想不哭都難!說到歌詞,這也許是草東的特色之處吧!跟大多數民謠稍許矯情的歌詞相比,《醜奴兒》更注重人脆弱的心理狀態,平白直敘的歌詞看似是人對現實聲嘶力竭地嘶吼,其實,嘶吼過後,什麼都爭取不到,這種無奈與孤獨更能在年輕的聽眾中產生共鳴。
再來看「醜奴兒」這個專輯名字,這本是一個詞牌名,辛棄疾那首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當中有這樣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作為90後的草東,恰恰用這張專輯告訴所有人,生性衝動的少年也會愁。
我們的無奈,我們的憂愁,不是窩在角落裡垂頭喪氣,唉聲嘆氣,而是放肆唾罵著眼前的現實,而罵完之後,和所有人一樣,我們繼續儘力挺直腰板去面對無奈的現實。
草東與萬青的最大分別
台灣知名樂評人馬世芳說:「草東並沒有萬青那種複雜晦澀的修辭,更沒有台灣樂壇習見的拖踏黏膩的文藝腔。他們的詞,真槍實彈,刀刀見血,骨子裡是絕無出路的虛無。」試著來品品草東的詞吧。
「殺了它,順便殺了我,拜託你了。」——《情歌》
聽起來像是一個長篇悲劇的結尾,聽起來又像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最可怕的是,這首歌叫《情歌》。
「她明白,她明白,我給不起,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山海》
如何用儘可能少的字來描述青年們的困境的根源?草東的答案是「給不起」這三個字。那些看似失之交臂,實則差以千里的悲劇內核,細究起來,無非都是因為你給不起而已。
草東的咬字與詞曲咬合
我第一次聽到草東音樂的時候,強大的無力感席捲而來。這可能跟他們的咬字有關。採訪過草東的台灣樂評人馬世芳這樣評價過他們的咬字——「草東」著意「詞曲咬合」,重點歌詞大抵直接都能聽懂,但也沒有忘記旋律,沒有變成「念歌、說唱」。
草東「醜奴兒」的弱點
當然了,作為草東沒有派對的處女作,這張專輯也有讓人詬病的點,像是專輯整體風格過於統一,曲與曲之間明晰度不高,鼓有些許千篇一律等等,但在近些年疲軟的華語音樂市場中,這張專輯質量算是挺不錯了!
我曾有機會看草東的現場,可是以為種種原因沒去成,這被我評為那一年最遺憾的事情。確實,草東的新歌很難等,況且草東出了第一專就被業界廣受好評,第二張專輯難免會被人說來說去。不過再等第二張專輯的間隙,草東沒有派對和前陣子台灣遊戲合作的片尾曲《還願》也再一次震驚到我。
那年金曲獎的《大風吹》
那年金曲獎的《大風吹》打敗了《告白氣球》成為年度最佳歌曲。我很慶幸。我並不是不喜歡周杰倫,只是金曲獎、聽眾、包括評審的音樂審美都有了飛躍的提升。並沒有因為《告白氣球》大街小巷再放就給了他這個獎。
一個樂團是否可以走向偉大之路,第二張專輯可以算是里程碑,他代表了1. 號召力的持續性,2. 是否可以持續創作有品質的作品 3. 未來樂團操作的走向。三年了,這麼多新的樂團,草東也多了這麼多聽眾,想要走上台前,勢必要撐過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