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 – 拜火教,帕西人,亞歷山大
雅利安人並非是第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的「白種人」,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帝國在大流士的統領下,向印度河流域擴張。從種族角度看,這可以被視作「高地雅利安人」(伊朗)與「低地雅利安人」之間的戰爭。當然,兩支雅利安人後裔分化已久,早已變成了文化皆然不同的兩個民族。在這片高原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宗教叫作「瑣羅亞斯德教」,也就是中國人所稱的「祅教」,俗稱「拜火教」。
關於「祅教」/「拜火教」
拜火教很多時候被歸類於比較特別的「二元神教」,既認定世界是由善神所創造(善神的化身是「火」),而惡神則在盡一切力量破壞這個世界。這一源自波斯的古老宗教,很多教義後來為同樣興起于波斯的另一個二元神教「摩尼教」所吸收。後者因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之故在中國知名度甚高(書中稱「明教」)。 由於二元神教認定,善神終將戰勝惡神,所以也有人認這二元神教也算是一種「一神教」。然而我們所稱 「一神教」中的一神是一個絕對概念,不能存在任何其它人格化的神。拜火教顯然並不符合這個要求,更何況它的宗教體系里還有其它神祇的存在。因此拜火教本身仍是多神教的一種類型,其看起來有些偏向一神教體系的教義,後來反而成為其抵禦伊斯蘭教入侵的弱點畢竟做為3.0版本的一神教,伊斯蘭教在強調「神」的唯一性、主導性方面要更為強大。
拜火教還存在伊朗嗎?
今天在伊朗地區,幾乎看不到拜火教徒的存在了,而在與之相鄰的印度西海岸,還有一支人數僅數萬,卻對印度經濟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拜火教後裔——帕西人存在。所謂「帕西」的原意,其實就是波斯。在印度,帕西人的存在一如猶太人在美國的存在,印度最大的企業「塔塔集團」就是帕西人的產業。另一個讓「帕西人」聲名鵲起的事件,是一個叫做「費羅茲.甘地」的帕西青年,成為了尼赫魯的女婿,並由此誕生了印度政壇最為顯赫的「尼赫魯•甘地家族」。
由於這個帕西青年的姓氏與聖雄甘地太過相似,以至於很多人願意相信,當初甘地為了成全這段姻緣,曾經將自己的姓氏送給那位帕西甘地。不過聖雄甘地本人到底有沒有把自己的政治遺產,留給「尼赫魯-甘地家族」並不是我們所關心的。畢竟這種說法,能讓那些後來姓甘地的印度總理,在政治淵源上將更為印度民眾所接受。相比之下,帕西人在印度定居的古吉拉特邦,在地緣上有何特別之處會更值得關注。要知道,古吉拉特邦也是今天印度總理莫迪的「龍興之地」。正是因為在古吉拉特邦的施政成功(尤其是經濟上的),莫迪才會成為印度總理,並成為印度成就大國夢的希望。
曾經的拜火教鼎盛時期
上述問題在答案,將在後面的內容中逐步揭曉。現在還是回到拜火教的鼎盛時期,去看看它有沒有機會引領「伊朗雅利安人」去同化印度雅利安人。其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曾經強大無比的波斯帝國,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不僅它沒有做到,後來主導南亞次大陸政治將近千年的穆斯林,以及攜技術優勢而控制整個印度的大英帝國,也沒能在這片土地上,用他們的信仰壓倒印度教。這並不是說,印度教的教義本身比之其它宗教更為強悍,而是在於印度教與 「種姓制度」完全融為了一體,成為了印度社會結構、文化的基礎。比如在印度神話中,上古之神「普魯沙」的身體各部分,化身成為了世間萬物的基礎及諸神。其中他的口變為婆羅門,雙臂變為剎帝利,雙腿變為吠舍,兩腳則變為首陀羅。類似的設定,讓徹底改造印度變得極為的困難。
如何統治人口遠多於自己的印度,是任何一個入侵印度的外族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接受印度原有的種姓制度,是控制這片土地的最有效方法。二者間達成妥協的通行辦法,是入侵者不破壞印度原有的宗教、社會結構。同時身為祭司階層的「婆羅門」,給予征服民族 「剎帝利」的階層地位,並幫助其統治印度。類似的情況在中央之國也同樣存在,華夏文明本身在技術上雖然沒有一神教那麼容易「普世」,卻深深的與這片土地結合在了一起。漢字、姓氏、節氣等等文明因子,無不成為華夏文明內在基因的一部分。想要將之推倒重來,再造一個文明體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漢化」幾乎成為了一種必然。一旦他們願意這麼做(比如重開科舉),那些承擔華夏文明傳承的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便會接受這個帶有異族血統政權的存在。
在列國時代初期侵入印度河平原的波斯帝國,算是雅利安人遇到的第一個重大挑戰。儘管印度雅利安人還能保有旁遮普地區的東部,但印度雅利安文明的地緣中心,則不可避免的向恆河平原轉移了。這種情況與西周末年,因關中平原遭遇戎狄入侵,而被迫將統治中心遷往洛陽變成為「東周」頗有些相似。300年後,波斯帝國進入了衰弱期。不過來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則站在波斯的肩膀上,建立了更為龐大的帝國,並繼承了波斯帝國在印度河平原的遺產。
對於一個內部呈分裂狀態的地緣板塊來說,強大異族入侵有時會是一件好事。面對危機,民眾心理會希望看到各方結束內部紛爭以共同對外。類似的情況在上世紀30年代,日本開啟侵華戰爭之後,便曾經在中國出現。包括東北易幟、國共合作等一系列促成「統一」的政治妥協,可以說都是在共同抵禦外敵入侵的旗幟下達成的。2300年前,亞歷山大的強勢入侵,便為印度結束已經運行了3個多世紀的列國時代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