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是這個夏天做得最聰明的選秀綜藝
它的流量不僅因為楊冪、華晨宇和……薛之謙
選秀節目《明日之子》
要不是對象拉著我看,我可能都不會點開《明日之子》的任何一期。選秀原本就是個已經飽和到令人審美疲勞的東西,這個節目看起來模式並不新鮮,加之我也看不慣薛之謙表演氣息很重的綜藝感。而他看的重要理由之一是他喜歡楊冪。
但最終我還是和他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比起相對老牌的新歌聲和快男,《明日之子》佔盡劣勢——網綜起家、0基礎、人都被選光了……等等。但最終,它單集播放量超2億(部分集甚至接近4億)的成績還是奠定了今夏最火綜藝的地位,可能能夠與之一戰的只有《中國有嘻哈》。
但「有嘻哈」和「明日之子」的成功顯然是完全不同的。
「有嘻哈」的綜藝模式相當傳統相當燦星系(這個團隊之前出自燦星,先是想抓電音市場,做了蓋世音雄,結果收視率太難看而離開燦星,結果做了「有嘻哈」又大火……燦星可能心裡很日狗),甚至不搞直播,成功的點是選題切中了嘻哈文化的風口,老粉狂歡新粉新鮮,很大一部分的熱度還依賴於選手本身自帶的粉絲基礎,原本已經在大火之際的嘻哈文化就此蔓延開來。但深究其模式,且不說全盤抄襲SMTM,大體的模式還是戰隊制,略顯老土。
而關於「明日之子」的成功
我有幾點要說:
=====
1.「明日之子」的綜藝模式新鮮嗎?
答案是否定的。
實際上,明日之子之所以成功,依靠的是龍丹妮自超女、快男等節目以來一脈相承的經驗——粉絲參與感。
其實這種東西最容易引起社會效應。日常生活太無趣了,看著閃閃發光的偶像在台上,自己的一票能夠切實影響他的成績,彷彿他的光芒也有了你的一份,這種參與感瞬間變成了一種價值實現。這件事超女在做,AKB48在做,屢試不爽。
而明日之子藉由網綜平台的相對開放,把投票模式變相引進,再次成功。
節目美其名曰「粉推」,「圈層」,講白了玩的和十年前還是一個東西。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一家的投票看起來這麼火熱?
第一,因為有儀式感。這種儀式感甚至非常中二。
什麼「盛世美顏」賽道,什麼送你一片「銀河」,什麼九大廠牌專屬空間,這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概念塑造了一種全新的儀式感,瞬間和主流用詞區分開來,成為了一種粉絲亞文化。而亞文化之下,凝聚力反而會因此增強。這和小眾音樂粉絲特別有優越感是一個道理。
龍丹妮團隊在這節目整個概念的包裝上確實花了大心思。
第二,保證「投票」流量大的前提是「直播」
這也是燦星出身的編導團隊很難掌握的地方。從「好聲音」開始,燦星團隊基本就很少有成功做成直播秀的經驗。好聲音的總決賽場場車禍,有嘻哈乾脆連總決賽都是錄播的。
而明日之子自從進入九大廠牌開始就全程直播,這對團隊的調動能力要求相當高,只能佩服龍丹妮的團隊的執行力。
======
2.我為什麼能夠看完這個節目?
第一,選用自帶粉絲圈的流量明星。
對比新歌聲、快男的陣容,明日之子選擇的薛之謙、華晨宇、楊冪都是自帶龐大粉絲圈的人物,他們對於粉絲應援文化相當熟悉。粉絲會有組織、有預謀地幫助偶像推廣事業、洗白負面新聞。當然聰明不聰明另算(比如謙友),但這種文化對於一個新興綜藝,這種流量和文化的導入至關重要。
反觀李健、羅志祥、陳粒坐鎮的快男,在這方面強了不是一點半點。都是做偶像養成,導師本身的偶像屬性也很重要。
注重話題度與爭議度,把專業性放在次要位置,是這節目的取向。我持保留意見。但這個節目的重點在於選出什麼拯救歌壇的巨星嗎?誰都知道不可能。
甚至主持人也是充滿爭議的流量人物——張大大。在這裡要贊一下張大大,雖然經常吃螺絲,但是應變能力和氣氛營造能力等等都相當優秀,面對薛之謙經常不識趣的刁難,他也一直臨危不亂,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有充足的惡趣味與尷尬點。
這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奇怪,但明日之子充滿尷尬、雷點的地方恰恰就是它有趣的地方。比如美顏賽道的王竟力的自我感覺良好簡直讓人難以言喻,但看到他的粉絲的瘋狂等等你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已經與時代審美脫節。
王竟力的畫風,你們感受一下
再比如赫茲,作為一個動畫形象他為什麼會成為選手?
諸多雷點反而撐了它有趣的地方,身在其中的人自得其樂,作為觀眾的我就像在逛動物園。
講白了,綜藝感大於選秀感,因而有趣。
第三,故事包裝的精緻。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大多數綜藝節目都會有一批故事導演團隊,為節目撰寫台本的同時,他們還要根據選手的特質設定人設,完整這個形象。
所以也經常會出現一些選手在參加不同節目時的「分裂」,在節目A中是乖乖女歌手,在節目B中又成了個性搖滾妹。這真不是選手的鍋,選手不過幫助節目組演完這齣戲。
比如「好聲音」前幾季的故事導演就很優秀,吳莫愁、梁博、吉克雋逸等人的形象如此鮮明,故事導演功勞不低。
而如今,有考究的故事包裝的選秀越來越少,有嘻哈里的放養式,新歌聲里的不知所謂式等等,都已經不是從前的水準。倒是明日之子,一層層地對選手的人設抽絲剝繭,馬伯騫的叛逆、洋氣、憤怒和虛偽,毛不易的勤懇、草根等等,形象的鮮明方便了他們的圈粉,從而也成就了節目。
======
3.我喜歡哪些選手?
講真,沒有。實在要說一個那就是馬伯騫。他在節目中的坦誠令人驚嘆,同時rap的水平也很不錯,音樂是所有選手中最洋氣最成熟的。
對他坦誠的感受最深的是,他在訪談中提到一次唱關於父母的歌他哭了,他突然說,其實那不是因為感動,而是為了掩蓋我唱得不好。但我就是個Rapper,唱不好又怎麼樣?
讓人咂舌的誠實。
而毛不易,頂著播放量破6000萬的今夏最熱原創歌《消愁》,帶著十多首原創作品走到了最後成為了冠軍,雖然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但這個「情理」是他的唱功,而不是他的創作。或者說,至少不是作曲。
毛不易的作曲是非常粗糙的「印象派」作曲,基本是拼貼他腦中聽過的旋律而來。換而言之,雖然不是抄襲,但原創度也不高。但他的詞又確實角度很不錯,因此接受度才這麼高。但他到唱片市場有競爭力嗎?不可能。除非重新進修。
但他唱得不錯,是所有選手中音色最立體唱得最穩的一位。
=====
4.還有什麼要說的?
其實後面幾期最大的看點是薛之謙。
看他從囂張地點評,一副實力音樂人的樣子,號稱自己研究寫詞十幾年(得虧趙英俊還力挺他,什麼「可感情越愛越嫵媚,像爛掉的蘋果一堆。連基因都不對,還在意什麼魚腥味」這都什麼鬼詞),在場上自以為是左右逢源,到之一節目組摔話筒,到李雨桐東窗事發他面如枯槁收起鋒芒呆若木雞,這個過程太有趣了。
只有直播秀才有的樂趣。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
當然,看完以後,我更希望,不要再有類似綜藝邀約他了。李雨桐事件之後,看他作秀很容易讓人真實地嘔吐。